地球陆地表面极薄的一层物质,也就是土壤层,对于人类和陆生动植物生存十分关键。没有这一层土质,地球上就不可能生长任何树木、谷物,就不可能有森林或动物,也就不可能存在人类。荒漠化,就是指这一层土壤的恶化,有机物质等养分含量下降乃至消失,从而造成土地生产力降低或丧失,甚至导致地表面沙化或板结而成为不毛之地。
当前公认的荒漠化定义为:“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、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”。根据地表形态特征和物质构成,荒漠化分为风蚀荒漠化、水蚀荒漠化、盐渍化和石漠化等。
沙漠化是荒漠化的一种类型,即“沙质荒漠化”,其英文名称是Desertization。沙漠化的定义是干旱、半干旱和部分半湿润地带在干旱多风和疏松沙质地表条件下,由于人为强度土地利用等因素,破坏了脆弱的生态平衡,使原非沙质荒漠的地区出现了以风沙活动(沙丘形成与发育等)为主要标志的土地退化过。
沙尘暴是沙尘天气的一种。在我国,沙尘天气划分为浮尘、扬沙和沙尘暴三类。浮尘指在无风或风力较小的情况下,尘土、细沙均匀地浮游在空气中,水平能见度<10km的天气现象;浮尘的物质多为异地沙尘经上层气流传播而来,或为沙尘暴、扬沙出现后尚未下沉的沙尘。扬沙是指较大的风力将当地尘沙吹起,空气混浊,水平能见度1—10km的一种天气现象。沙尘暴是指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卷入空气中,空气很混浊,水平能见度低于1km的天气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