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是世界环境日,也是我国第二个环境日,中国主题为“改善环境质量 推动绿色发展”。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,我们与您共同关注身边环境之现状与问题,共同聚焦当下环保之进展与困境,共同期许环境质量之提升与改善,共同提振绿色转向之决心与信心。
一年来,环保工作奔着问题去,奔着最棘手、最突出、最复杂的问题去,找准了长期制约环境问题解决的症结所在。党政同责、一岗双责、失职追责等基础性改革不断深化,党委政府责任虚化的沉疴逐渐得以破题;中央督察、公开约谈、离任审计等制度性举措逐步强化,重发展轻保护的积弊开始得以缓解;按日计罚、限产停产、查封扣押、行政拘留等震慑性手段日渐硬化,“违法成本低、守法成本高”的怪圈正在逐步被打破。
一年来,环保工作朝着目标走,朝着最重要、最关键、最现实的目标走,明确了补齐全面小康环境短板的路径所在。改革铺路、法治护航、转型引领,赢得污染防治三大战役的动力更足;紧盯难点、把握重点、打造亮点,不断改善环境质量的发力更准;源头严防、过程严管、后果严惩,补足生态环保短板的思路更宽;治理雾霾、消除黑臭、修复土壤,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的重点更明。
察势者智,驭势者赢。刚刚公布的《2015中国环境状况公报》显示,74个重点城市PM2.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4.1%,73 个地级以上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,占21.6%。967个国控地表水监测断面(点位)水质监测结果显示,Ⅰ~Ⅲ类、Ⅳ~Ⅴ类、劣Ⅴ类水质断面分别占64.5%、26.7%、8.8%。同比2014年,很多数据都有了明显改观,更加坚定了我们不断改善环境质量的信心。
全面建成小康社会,核心在“全面”,成效在“全面”,艰巨也在“全面”。小康全面不全面,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之际,补足生态短板、改善环境质量的时间更紧、呼声更大、要求更高、任务更重。在这一阶段,还是要靠制度性的改革创新来引领绿色转向,还是要靠严格化的环境监管来倒逼发展转型,还是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,始终奔着问题去,坚定朝着目标走。
当下之中国,改善环境质量,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,其意义早已超越了生态环境本身,辐射至公众健康、发展提质、社会进步乃至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;坚持绿色发展,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键,其影响早已超越经济增长本身,延展至民生保障、发展持续、生态文明乃至“两个一百年”奋斗目标的实现。基于这一认知,就不难理解,我们今天为何如此强调生态环保,为何如此重视绿色发展。
今日之中国,改善环境质量和推进绿色发展,从来没有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。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绿色发展与创新、协调、开放、共享发展一起列为主要发展理念,“十三五”规划纲要将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与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、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等一起列为主要发展目标。在这一大背景下,改善环境质量和推动绿色发展,互为促进、互为保障、互为机遇。基于这一认知,就不难理解,我们今年为何将环境日的主题定为“改善环境质量 推动绿色发展”。
我们希望,通过更加注重改善环境质量,让发展理念更绿。环境问题,追根溯源是发展问题,是产业结构、发展方式、能源结构的问题。当前,还有一些地方发展理念跟不上,不善转型,不会转型,甚至不愿转型。从近几年的实践来看,强化生态环境保护,不仅不会阻碍经济发展,而且还可以引领和倒逼发展理念转变、发展方式转型、发展质量提升,让发展更平衡、更协调、更可持续,不留后遗症。
我们希望,通过更加注重改善环境质量,让发展动力更足。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黑龙江省考察时强调,生态就是资源,生态就是生产力。这提示我们,良好的生态环境,是最基本的生产要素,也是强大的发展驱动。环境保护的外在压力,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转型升级的内生动力,完全可以成为处于速度换挡、结构调整、动力转换过程中的中国经济实现提质增效的切入点、发力点和突破点。
我们希望,通过更加注重改善环境质量,让发展成果更实。保护环境既是发展需要,也是发展目的。良好的生态环境,是最重要的生态产品,也是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。如果增长速度上去了,发展规模上去了,环境质量下去了,这样的发展就是没有质量和效益的发展,这样的增长就是有水分的增长,公众很难有真正的获得感。因此,正确的选择是不断降低资源环境成本,缓解资源环境压力,让发展实起来。
到明年这一时刻,我们希望,再来回顾环保工作时,可以自豪地说,环境质量得到了更大范围的改善,发展转型得到了更深层次的推进,生态获得感得到了更大程度的提高,我们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更近了一步。
长风破浪会有时,直挂云帆济沧海。改善环境质量,推动绿色发展,让我们始终奔着问题去,坚定朝着目标走,让我们一起期待、共同努力!